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信息 > 梵净山 莽莽梵山皆净土

梵净山 莽莽梵山皆净土

2018年08月03日 11:07:12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访问量:433 作者:赵向往 聂明佳

梵净山申遗专家组核心成员权威解读梵净山世界遗产价值及保护——

梵净山 莽莽梵山皆净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向往 本报通讯员 聂明佳

  梵净山精灵黔金丝猴 李贵云摄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梵净山千姿百态的地貌奇观。贵州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供图

  远眺一望无际的梵净山原始森林,彩虹高挂,云涌雾动,充满神秘与梦幻。李贵云摄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标志性景观。李贵云摄

  贵州梵净山前不久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成功,表明国际社会对梵净山自然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工作的认可,也意味着梵净山站在了更高起点,将继续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梵净山申遗专家组的核心成员,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容丽、副教授盈斌全程参与,并为梵净山申遗提供科技支撑。近日,本报记者就梵净山遗产价值、申遗技术、保护管理和遗产旅游等问题,专访了二位专家。

  

  

  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记者:在今年申遗候选项目中,梵净山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容丽:梵净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都不错。其境内具有最原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林相完整,垂直带谱中以水青冈林为代表的常绿落叶混交林居控制地位。同时,梵净山也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而且梵净山以岩石、水体、气象、生物为载体的美学价值特别突出。遗产地森林植被完好,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外貌或圆润,或参差,分别体现各类型植被原始性特点,其内的花、草、树木、动物色彩与姿态精彩纷呈。遗产地山间云雾、日光、佛光(彩虹)等变幻万千。站在梵净山之巅,俯瞰座座山峰孤悬云雾之上,宛如海中仙岛,又似琼楼玉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更认可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也部分认可了梵净山的生态孤岛效应。

  记者:申遗是个相对繁杂的过程,梵净山申遗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遇到了哪些难题?

  容丽:首先邀请相关专家考察梵净山,确定其是否具有遗产价值;初步确定具有申遗价值后,贵州省铜仁市成立了梵净山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并组织专家团队编写遗产文本,同时进行资料收集及野外考察工作;期间不断邀请国际、国内专家考察梵净山,并对申遗工作及遗产价值、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提出意见。

  梵净山申遗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遗产价值的提炼。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梵净山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如何提取出梵净山“无法替代”的遗产价值是很大的难点。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梵净山与世界自然遗产地湖北神农架具有同质性,也具亚热带山地森林的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这使得梵净山遗产价值的认可更具挑战。

  二是遗产价值的完整性。为了体现梵净山遗产价值的完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包括环境整治等。 

  梵净山保护管理开启“升级版”

  记者:您觉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梵净山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盈斌:梵净山以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理念的重构,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所做的努力。这意味着梵净山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财产,而且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遗产,可以说是开启了梵净山保护管理的“升级版”。作为人类不可替代的宝贵遗产,梵净山的保护管理将接受来自国际社会的普遍监督,需要用世界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做好梵净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抵制有损梵净山生态的商业行为。

  记者:梵净山的自然保护贯穿整个保护区的工作。申遗以来,梵净山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盈斌:申报世界遗产也是践行保护地科学管理和保护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推动自然遗产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申遗过程中,当地在原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局,从体制上保证梵净山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申遗工作,地方政府启动了有关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从法制上保障梵净山遗产地的保护。

  遗产地的具体保护工作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深化了遗产地周边居民对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及保护理念的认同,重构起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梵净山的保护中。二是通过遗产申报工作,地方政府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整治工作,解决了过去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记者:梵净山申遗成功对其他自然保护区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容丽:世界遗产保护的宗旨是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即尽量排除人对于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这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原则不谋而合。因此,梵净山申遗成功,也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果的成功,这一点对其他保护区最有借鉴意义。

  盈斌:梵净山的一些保护管理方法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比如,采用先进监测技术,包括分散在整个遗产提名地的250个摄像采集器,在游客游览区域布设的58台闭路电视摄像机,即每1.6公里就有一台摄像机。在野外巡护工作中,管理局采用了基于GPS的巡逻系统和空间监测报告生成工具,利用无人机监控人无法进入的区域,特别用来监测黔金丝猴。此外,还有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等。

  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的“双赢”

  记者:申遗成功后,贵州及时出台了梵净山“限流”令:禁止超容量接纳游客,要求日合理游客容量控制在23480人次以内。您觉得这一政策对于保护梵净山遗产地有何重要意义?

  容丽:这一游客容量指的是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整个区域,这个区域包括了梵净山下的广大非遗产地区域。而梵净山遗产地山地遗产展示区(核心旅游区)的日游客容量是严格限定在8000人次以内,这也是我们对联合国的承诺。限定游客数量有利于遗产地的保护。

  盈斌:世界遗产的特殊价值及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了在旅游接待中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承载力,避免游客长期性过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梵净山遗产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在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中,我们进行了严格分区管控。目前,供游客游览的区域仅占全部遗产地的2.11%,游客禁止进入保护区的其他区域。此外,梵净山实行严格夜间关闭制度,所有在山上过夜的行为都被禁止等。这些措施对于梵净山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要严格控制旅游活动强度对梵净山的影响始终处于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内,并为人们永续利用。

  记者:我们该如何平衡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盈斌:世界遗产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其他旅游地无法比拟的,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而旅游发展也是遗产保护和传承延续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序开展遗产地的科考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是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取得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必须以保护遗产为前提和基础,寻找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利益各方的平衡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遗产理念和认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遗产,怎样保护遗产,怎样会造成破坏。我们强调遗产保护理念,不仅不反对旅游发展,而且还要充分发挥遗产地的展示教育功能。当然要极力反对那些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惜牺牲珍贵遗产资源的破坏性开发行为。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遗产规划。规划的制定必须以遗产为本,以保护为前提。遗产保护规划和遗产旅游规划应同时进行,并使规划成为所有人共同执行的蓝图,使全体居民知道遗产地保护什么,怎样保护。保护规划要对旅游发展作出规定性条文,如可以做什么、严禁做什么等。

  最后,建立遗产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良好的合作方式,引导社区参与,平衡利益相关方的诉求。遗产管理是一种公共行政管理的行为,要保证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旅游经营更趋向于市场行为,往往谋求经济利益和短期利益;社区居民是遗产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的参与是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协调的主体力量。因此,遗产管理者、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必须充分合作,各自担负相应责任,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梵净山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全球都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它比一些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具有更好的价值,生物丰富度和物种特有性非常突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遗产高级顾问皮特·沙帝

  “

  ”

  梵净山生态名片

  ●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梵净山冷杉唯一的分布地

  ●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护地

  ●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共有36种裸子植物

  ●苔藓植物异常丰富,共有791种,其中74种为中国特有

  ●特有物种丰富,包括46种当地特有物种和1010种中国特有植物物种,以及4种当地特有脊椎动物物种

  ●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

  ●独特的变质岩地貌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23公里处
邮箱:1360781304@qq.com 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