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狼网 | 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介绍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等林草重点生态工程等有关情况

狼网 | 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介绍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等林草重点生态工程等有关情况

2023年02月03日 20:00:50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1481
我国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 
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
   2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等林草重点生态工程有关情况。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999年以来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13亿亩,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2012年启动,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国家储备林超3600万亩。
国家林草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工程通过严格森林管护、有序停伐减产、培育后备资源、科学开展修复、有力保障民生等措施,历经试点和两个10年期建设,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贵州省林业局供图)
  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预期目标。一是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较工程启动前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二是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善。三是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国有林区总产值由1997年82.25亿元增加到2020年491.7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1997年19∶69∶12调整到2020年37∶28∶3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植绿护绿,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四是工程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依托天保工程,与欧盟、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实施合作项目,为全球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贡献。
  张利明介绍,《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上报审批。今后一个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有效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国家林草局将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按照自然条件相似性、生态地理单元连续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区域全覆盖原则,以及分区施策、多措并举促进正向演替的目标,以项目推进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天然林系统修复。对树种组成、年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的天然中幼龄林开展森林抚育;对结构逆向演替、功能下降的天然次生林开展退化林修复,对更新不良、目的树种偏低的林分开展促进更新;对疏林地、迹地、林中空地等开展后备资源培育。
全球绿色净增长4%以上来自退耕还林还草
国家林草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为有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完善政策、巩固已有成果,在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务院同意,2022年10月31日,国家林草局与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财政新增资金360多亿元,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期限,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已有成果,继续实行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负总责,持续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一级巡视员吴礼军介绍,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按照《通知》要求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工作,指导编制省级巩固成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明确原则、范围、措施、技术路线等,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切实把巩固成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系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大力宣传退耕还林还草在维护生态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三是建立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矢量数据库,将每一个退耕地块都纳入林草生态感知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和信息共享;四是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纳入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切实巩固和发展好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右玉县退耕还林工程(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先后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共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牧民参与并受益,取得了巨大成就。工程区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和西南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全国812个脱贫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占脱贫县总数的97.6%。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31.2%,促进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树立了全球生态治理典范,其资金投入、实施范围、群众参与度均创历史新高,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财政金融联动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林草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木材安全,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201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至2022年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六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实施十年以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建设区总蓄积增长2.7亿立方米,年均蓄积增长量约10.8立方米/公顷,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 亿立方米。2015年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出台了贷款期限25-30年、宽限期8年、利率执行基准利率、资本金比例最低20%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金融贷款政策。七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已为相关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授信3200多亿元,累计发放金融贷款1100多亿元。同时,各地积极探索统贷主体林权抵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途径,形成了“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国家储备林融资框架。各地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发展林木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据统计,十年间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过360万个,木材产出收入超过了1500亿元,依托国家储备林开展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亿元,围绕国家储林建设形成的加工企业达2700多家,为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国家林草局先后制定了《“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等,并对十年来国家储备林建设进行全面总结评估。下一阶段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和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已任,以保障我国木材安全为主要目标,以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新型产权模式和经营模式为重要途径,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增加蓄积7000万立方米以上。
广西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图为南丹县山口林场25年生杉木大径材林。(甘玥 摄)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一级巡视员吴礼军在答记者问时介绍,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支持政策:一是财政支持政策。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享受中央基本建设、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等中央财政补助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可作为项目资本金。同时,国家对储备林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参照国家级公益林森林保险补贴政策,将国家储备林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补贴范围。二是金融支持政策。为了促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出台贷款期限25-30年、宽限期最长8年、利率执行基准利率、资本金比例最低20%的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金融贷款政策。2021年,通过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对有关省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贷款期限延长到了40年。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23公里处
邮箱:1360781304@qq.com 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